
或许,家乐福也深知,踌躇不定的终究不值得倚靠。而此时,苏宁出现得恰到好处,解了其燃眉之急。家乐福如何走了下坡路?如今委身下嫁的家乐福中国,一度是中国商超市场风光无两的大赢家。作为大卖场模式的鼻祖、欧洲第一大零售商,家乐福在1995年进入中国,引入的“大卖场”模式让人眼前一亮。
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,北京中原改革方案已经率先披露。据悉,此次转型分两个阶段,第一阶段的主要内容是把能独立作业的最小单位,变成北京中原的“合作机构”,“雇佣关系变成合伙人关系”;第二阶段的主要内容是,在平台规则、赋能体系等建立之后,将平台向外部开放,中原体系之外的经纪人和品牌也可以加入,共享平台资源。有分析认为,此举带有一定的“加盟”色彩。
配送优势之外,苏宁也看中了家乐福的人气资本。公开资料显示,目前家乐福在国内开设有210家大型综合超市以及24家便利店,覆盖22个省份及51个大中型城市,同时拥有约3000万会员。这个消费群体与苏宁拥有的4亿会员能够形成消费场景的互补,对迫切希望获取流量的苏宁而言,无异于又是一座宝藏。
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中,2月10日,小鹏、上汽大众、特斯拉等成为首批迎来复工的汽车企业。众所周知,汽车制造是劳动密集型产业,这使得疫情防控、员工健康安全保障等颇具考验。如果疫情防控措施不到位,在如此高密度的员工作业下,一旦发生交叉感染无疑将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。
张志勇认为,让消费者自己去选配置,他也无从去选。另一个制约因素是国内现在汽车企业生产的汽车还没有标准化,没有标准化的产品,就很难去实行规模化的私人定制,规模非常小的私人订制,成本一定是非常高的。而汽车行业分析师钟师则认为,国内汽车私人定制的概念比较朦胧,容易弄混淆,其实大部分还处于选装状态。一般来说,菜单比较简单,就是选装;如果组合有几百种复杂些个性化一些就叫定制。但这个度较难把控,有些企业也会故意蒙混概念拔高档次,是否定制,关键是看价格和档次,从资金来划分比较直观。加了配置比标准贵一倍以上可以称为定制,如果增加百分之5到10,只能算是选装,这是增值的比例问题。
至于线上,“家乐福网上商城”2017年在全国18个城市相继上线,除了自建APP平台,还联手知名O2O平台美团、饿了么及百度外卖,为消费者提供在线购物服务。但交易量有限,对于动辄数十亿元的体量来说还是太小了。开便利店、做电子商城、加入外送平台……所有的手段都用尽,家乐福终究还是慢了时代半拍,自救失败。